“限塑令”下 無紡布企業商機
從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被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CNSPHOTO提供
在塑料袋中小企業悲嘆日子將難過之時,一紙“限塑令”卻突然將無紡布企業的投資、生產熱情撩撥得高潮迭起。
但種種憂慮并未因此釋清:政策究竟能否得到有效執行?本身為化工產品的無紡布袋如何防范二次污染問題?成本比塑料袋高的無紡布袋的使用量到底能有多大?從塑料袋到無紡布袋,公眾消費觀念的改變又需要多長時間?
“久待”的無紡布商機
與兒童節無關,今年的6月1日或許是國內無紡布企業最愿意記住的“節日”。
這天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正式執行的日期。從這天起,在全國范圍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被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的免費提供也“一去不復返”。
“限塑令”既行,無紡布、尼龍布制造的可重復使用的“環保購物袋”替代塑料袋“登堂入市”的市場期待就開始萌芽。
這份期待來源于此前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的估算,我國可降解塑料包裝品的未來市場需求量約為200萬噸,按每噸平均價2萬元計算,全國市場將有400億元的巨大商機。
作為塑料袋最具競爭力的替代品,無紡布被認為相對紙袋等替代品更具優勢。“可重復使用將使人們更愿意選擇用無紡布環保袋,而不是紙袋。”
來自發達市場的數據則支持了此論斷,2006年我國非織造布產能達210萬噸/年左右,而按照歐美國家人均非織造布占有量3.5~3.8公斤推算,全國總人口的占有量可達450萬~500萬噸/年。預計到2010年,全世界非織造物最終產品的年消耗量將增加到630萬噸。
由此,在國內開始對免費塑料袋說“不”的情況下,中國的無紡布環保袋被認為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得益于“限塑令”衍生出的巨大商業機會,眼下許多紡織企業表示有意于拓展此項業務,一些服裝企業也開始轉型準備新車間專門生產無紡布袋。
紹興縣夏履鎮更是聞聽“限塑令”后立即投資2.5億元新引進了4條無紡布生產線,宣稱要打造“中國無紡布生產基地”,使年生產能力擴大到5萬噸,占國內無紡布總生產量的近三成。
市場表現并不明朗
然而,目前看來,雖然許多企業已經“瞄”上了無紡布行業的商機,紛紛醞釀轉向無紡布生產,但是這個商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或許這些企業自身也不能肯定地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