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織造布防紫外線功能整理及性能評價

近年來,由于臭氧層的破壞,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增加,過量的紫外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野外強紫外光線下工作用的非織造防護服、覆蓋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同樣應(yīng)具有紫外線防護的性能。
目前,形成纖維材料防紫外線性能的方法主要有防紫外線纖維法和防紫外線后整理兩種。防紫外線纖維就是在聚合或熔融紡絲過程中,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或屏蔽劑等,制備出防紫外線纖維,并將其做成非織造材料。防紫外線后整理是將防紫外線整理劑通過浸軋、涂層等方法與非織造材料結(jié)合在一起,使非織造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線功能。
(三)防紫外線整理劑的整理工藝
對于非織造材料的防紫外線整理工藝主要有兩種,即浸軋法和涂層法。
由于紫外線吸收劑大部分不溶于水,擬配制成分散相溶液,采用浸軋→烘干→焙烘工藝加工。對于某些對纖維沒有親和力的吸收劑,應(yīng)在工作液中添加粘合劑或采用涂層整理的方法加工,還可以和一些無機類的紫外線反射劑合并使用,效果更佳。
(四)防紫外線性能評價
非織造材料防紫外線性能的指標(biāo)主要有以下兩種。
1.紫外輻射防護條數(shù)(UPF)UPF值指某防護品被采用后,紫外輻射使皮膚達到紅斑所需時間與不用防護品達到同樣傷害程度的時間之比。防護品的UPF值越大,對紫外線的防護能力越強。
2.紫外線過率采用紫外線分光光度計測定紫外線波長區(qū)域內(nèi)防護材料的紫外線透過率的平均值。實驗表明,經(jīng)過防紫外線整理后,防護材料的紫外線透過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