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納米膜讓無紡布 身價陡增50倍
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讓人總是不能暢快呼吸。買口罩、出行戴口罩防霾,成為很多人的常態。但市場上眾多的防霾口罩,是如何過濾空氣的呢?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吳江高新區(盛澤鎮)的一家姑蘇領軍人才企業,發現了防霧霾口罩阻隔空氣中顆粒物的秘密。
“其實,口罩防霧霾功能,關鍵在于它中間的一層濾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生命機能纖維工程博士魏凱這樣告訴記者,“濾芯的好壞,決定了口罩的好壞。”魏凱目前研發的一款用于口罩內的納米新材料,正處在小批量生產階段。由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魏凱正考慮增加產能。
去年下半年,魏凱回國成立了蘇州福興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并用幾個月時間,組裝了第一臺靜電紡納米纖維量產設備。在車間里,魏凱指著一個1.8米高的“黑箱子”說,這就是他的所有設備。
看似普通的無紡布,經過卷軸的傳動,被送進“黑箱子”里加工,不一會兒就被送出來卷成軸。如此簡單的生產步驟,用肉眼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別的高科技。記者從“黑箱子”旁邊的監視窗望進去,看到了無紡布加工的情況。仔細看,能看到“黑箱子”里有儀器正從下往上給無紡布噴“水”,瞬間就在布上形成了一層“膜”,感覺從液態突然就變成了固態。正當記者表示好奇時,魏凱解釋說,他的高科技就體現在我們看到的“膜”——靜電紡絲技術生產的納米纖維膜。
給無紡布貼張納米膜,就可以過濾PM2.5了嗎?
原來,納米纖維膜的絲有孔徑小、孔隙率高等優點,適合運用于空氣過濾應用。魏凱指著一份檢測報告解釋說,這層膜的平均孔徑比PM2.5的粒徑要小10倍,也就是0.25微米左右。組成納米纖維膜的絲在顯微鏡下放大2000倍才能觀察到,約是頭發絲的1/10粗細。所以,福興納米生產的這種納米膜,完全可以將PM2.5顆粒和類似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樣的細菌攔截在口罩濾芯之外。同時,檢測還顯示,盡管結構致密,但這層膜的透氣性卻比現在市場上的產品高。
魏凱研發的這項技術,已經申報了多項發明專利,創新了國內的同類型濾膜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他告訴記者,從生產原料、制備技術、設備制造和最終產品,他布局了一系列的知識產權體系。除了生產口罩濾芯,這個納米膜,還可以被用在空氣凈化器濾膜等產品上,符合當前市場的大量需求,前景廣闊。
生產納米膜的“黑箱子”,是國內第一臺能生產幅寬60厘米濾芯產品的設備,解決了靜電紡納米纖維無法大量商業化生產的難題。這臺看似并不起眼的設備,據說已經獲得SGS質量認證、歐盟CE認證等多個國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