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因素表明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或向東南亞轉移
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市場相對依賴出口。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將達到2700多億美元,而國內紡織品和服裝零售額將達到約20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最大出口國,2018年向美國出口純棉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約占中國純棉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出口總額的17%。美國對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征收關稅,這將直接增加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出口成本,削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價格競爭力。近年來,東南亞國家(主要是越南)的紡織服裝業發展迅速。中宇信息預計,越南可能會抓住原本屬于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部分紡織品和服裝市場份額。

中美貿易戰的升級也直接加速了人民幣的貶值。在特朗普宣布2019年4月增稅后的一個月內,人民幣兌美元從6.7貶值至6.9,貶值約為3%。自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開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6.3貶至6.9,即約9.5%。雖然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出口暫時貶值,但整個貨幣,如阿根廷,土耳其等美元的大幅貶值引起了國家的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形勢惡化,經濟更多資金外流,中宇信息一起思考貿易戰導致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市場快速貶值的長期影響不容樂觀。
中國的紡織服裝業正在進行適者生存的結構調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毛利潤從2012年底的12.14%下降到2018年底的10.16%。在紡織服裝行業,趨勢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成本和其他成本上升,毛利率繼續下降。 2018年,毛利率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年收入超過2000萬的紡織企業數量也從2011年3月的22,000多家下降到2018年底的19,000多家。激烈的行業競爭加速了紡織企業留在小企業的趨勢并將工廠遷至國外。
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戰進入了僵局階段。如果美國在后期對來自中國的另外3000億美元的商品征稅,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觀察人士認為,貿易戰將加速中國一些紡織服裝企業向東南亞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