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織造布染色的方法、設備與工藝詳細介紹(專業知識純干貨)
非織造布的染色方法與傳統紡織品的染色方法基本相同。 然而,由于非織造布,特別是薄的非織造布,具有低強度并且在應力下易于變形,因此在實際染色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并且應選擇適當的方法和設備。
1.染色方法
侵染是將散纖維或非織造布侵入染液中一定時間,染液或織物不停翻動,使染料均勻染上紡織品的方法。侵染所用染液多,即浴比大,上染百分率不高時,染料利用率不高,可采用殘液續用方式提高染料的利用率。浸染時,染液均勻流動和溫度均勻是保證染色質量的兩個重要因素,通過延長浸染時間可提高染色的勻染性。
軋染是織物浸入染液短暫時間,經軋輥軋壓,染液均勻軋入織物內部空隙,多余染液被擠走,然后通過汽蒸或熱熔處理使組織空隙中的染料上染纖維。軋染一般用于大批量織物生產加工,與浸染不同,織物在染液中只浸幾秒或幾十秒。浸軋均勻可使染色均勻,織物潤濕性好,染液進入織物置換空氣迅速,可使軋后織物帶液均勻。浸軋后織物上帶的染液不能過大,以帶液率(軋后布吸液與干布重量的百分比)衡量,一般棉織物約70%,粘膠織物約90%,滌綸織物約30%。若帶液率過大,在烘干時,織物表面水分蒸發帶動組織空隙中染液移向表面蒸發,染料發生“冰移”,造成色班。浸軋方式可采用一浸一軋、二浸二軋等。有些染料浸軋后不汽療,通過長時間堆置上染,可節省能量。
2.染色設備
對染色設備的要求主要是在染色過程中,要使非織造布能染勻染透,并且損傷要小。除此,還要求染色設備能適應紡織發展高效、高速連續化、自動化、低能耗、低廢水排放、多品種、小批量等的需求。染色設備種類很多,按被染紡織品形態分類,染色設備分織物染色機、紗線染色機、散纖維染色機:按染色時壓力和溫度情況分類,染色設備分常溫常壓染色機和高溫高壓染色機;此外,還可按操作是間歇還是連續、織物平幅還是繩狀分類。
散纖維染色用散纖維染色機,如吊筐式染色機。吊筐式染色機如圖11-1所示,將散纖維放入吊筐1,吊筐再入染槽2,擰緊槽蓋6后染色,染液由循環泵3推動,從儲液槽4至吊筐的中心管5流出,通過纖維和吊筐外壁,回到中心管形成染液循環。染液循環也可逆向進行。染色完畢,殘液輸至儲液槽,放水洗滌,最后吊筐吊起,吊管直接入離心機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