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無紡布技術協會簡述
1985年,由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紡織品公司有關負責人王延熹、張家祥、榮錫琪等人發起組織成立了“全國無紡布技術信息交流網”,當年年底會員單位就增至91家。這個“交流網”后來更名為“全國無紡布技術協會”。十幾年來,該協會為推動我國無紡布工業的形成與發展,為促進我國無紡布工業的科技進步做了大量極富成效的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各地出現了無紡布生產熱,還刮起了一陣不小的引進風。當時,紡、輕、化、農、軍、醫等十五個系統辦了數百家無紡布廠,彼此不相往來,信息閉塞,盲目生產,不利于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全國無紡布技術協會經過不懈努力,溝通了分散在各個系統的數百個單位的橫向聯系,大大改善了原來同業間產品重復、技術封鎖以及互相惡性競爭的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產品標準就是產業的生命線。無紡布產品眾多,要使各部屬系統實行統一標準,難度很大,該協會首先以粘合襯為突破口,組織國內80%左右襯布廠共商指標,逐步訂出統一命名原則、方法標準、協會標準,加快了有關方面制訂國家標準的進度,一舉改變了國內沒有考核依據的現狀,促進了產品升級換代和產品達標活動的開展。此后,該協會又組織或協助會員單位制定了無紡布土工布、針刺地毯等的企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這不僅有利于這些單位產品質量的改進,而且有利于上級和商檢部門對這些產品的考核和調控。由于盲目引進或缺乏經驗,國內引進的百余條生產線的數百臺機器,在試車或此后運轉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此,該協會舉辦多項活動,協助各單位做好對設備的消化、吸收工作。如熱軋輥的損壞一直是企業的心腹之患,重新進口一根即需7萬美元,且要影響正常生產數月。該協會通過技術交流,幫助企業找到了適用的修補辦法,既方便,又省錢。
無紡布材料是一門新興學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各高校尚未設置專門課程。一下子新建起來的幾百家無紡布企業普遍缺技術、缺人才。該協會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企業技術培訓的職責。十幾年來,先后開辦了《無紡布基礎知識》、《標準與測試》、《產品開發與工藝》等數十期各類培訓班,同時還舉辦了多項技術交流、研討活動,為企業培訓了一大批實用人才。
“上海國際無紡布研討會與展覽會”是我國也是亞洲第一個國際無紡布展,1986年為首屆,此后每兩年舉辦一次,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規模不斷擴大,效果愈來愈好。現已發展成為世界四大無紡布展中的一個。這項重大國際展覽活動的組織承辦單位就是全國無紡布技術協會。該展覽的舉辦對提高我國非織造材料工業的技術水平,擴大我國無紡布材料工業的影響,推動對外技術與經貿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