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無紡布工業技術進步的思考和建議
一、無紡布工業科技發展的現狀
(一)國際無紡布工業科技發展現狀
現代無紡布工業化生產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40余年間獲得了飛速發展,1986年世界無紡布產量約100萬噸,1995年超過200萬噸,1998年已達到280萬噸,無紡布卷材產值達100億美元,復制加工后產品則達350億美元;80年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0年代前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仍維持在8%,未來10年的平均增長率仍將達6%。
世界無紡布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發端于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美國和西歐)而后在地域分布上迅速擴張,完全是以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特別是高新技術滲透、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為基礎的。當代無紡布技術已成為傳統紡織技術以外,加工手段最多、靈活多變并可組合應用、可按產品性能要求進行工程化設計的嶄新的纖維新材料加工技術,其重要性正不斷為人們所認識。正是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才使無紡布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獨立的、飛速發展的、產品多樣的新興產業部門。
現代無紡布工業的崛起得益于石油化工以及合成纖維材料的發展。由于新型無紡布加工技術以及產品的需要(特別是產業用無紡布),采用高技術手段,從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結構研究入手,對聚合工藝、聚合物改性以及紡絲工藝與設備進行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開發了一系列非織造布專用聚合物切片、差別化纖維、功能性纖維。此外,還開發了無紡布用的無機纖維(玻纖、陶瓷纖維、碳化硅纖維、硼纖維等),金屬纖維(微細不銹鋼纖維)等。近年來還開發了“綠色”粘膠纖維Lyocell以及采用生物技術生產的可完全降解的微生物聚合纖維等。形形色色的纖維,結合使用各種非織造布加工技術,才能生產出性能迥異、豐富多彩的非織造布產品,特別是各種高性能的產業用無紡布產品。
現代無紡布加工技術日臻完善是與高新技術的滲透、應用密切相關的。目前已擁有化學成布或聚合物成布的紡絲成網、熔噴、短纖成網、干法造紙、濕法成網、針刺、縫編、熱熔合(熱風、熱軋、超聲波熱熔粘合等)、化學粘合、射流噴網(水刺)等成網以及纖網固結加工技術;疊層、復合、模壓、超聲或高頻焊接等復制加工技術。目前最先進的短纖熱軋生產線寬度可達5m,生產速度可達300m/min;射流噴網生產線寬度可達4m,生產速度可達250m/min~300m/min;紡粘法生產線寬度可達5.2m,紡絲速度可達2000m/min~6000m/min,氣流速度則更高;熔噴生產線寬度可達5.2m,高溫高壓空氣通過噴絲板或噴嘴孔時的溫度可達260——480℃,流速可達聲速。如果不是由于應用高技術設計、制造并安裝高水平控制系統及軟件的設備的保證,則根本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水平。